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党组关于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领会2020全国扶贫宣传工作会议精神,生动讲好扶贫脱贫故事,扎实做好收官之年脱贫宣传工作,国家开放大学面向办学体系开展“我的扶(脱)贫故事”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微视频方式,讲述自己或者身边的扶(脱)贫故事,全面生动反映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助力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为学校办学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详情>>

活动自2020年6月开展以来,经分部、学院向总部报送、总部审核等环节,100多个微视频入围。请大家为自己喜欢的微视频故事投票吧。

1.投票时间:9月23日00:00:00—10月9日23:59:59

2.每个IP每天同一视频投票次数最多不超过5次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27462
投票

编号:01

名称:手鞠制作技艺:“绣”出来的好日子

单位:天津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对口帮扶的天津市宝坻区大唐庄镇东杜庄村,人口不足400人,是老弱妇孺留守村。天津电大帮扶组成员王鲲、张行才和王建海同志将手鞠制作技艺带到了东杜庄村,创新款式和功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杜庄手鞠制作技艺。该项目2018年获天津市第二届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2019年获全国女性手工创新创业大赛北部赛区创新奖,天津各媒体对项目共报道二十余次。手鞠制作技艺还被列入宝坻区非遗项目名录,成为了宝坻区的文化名片。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470
投票

编号:02

名称:我们的驻村生活视频

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我是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的一名教师刘忠齐。2017年12月5日学校临时通知马上驻村因为上一组的队长返回市里的路上出来车祸,所以要立即调整驻村工作队,我有幸成为扶贫路上的一员;目前在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驻青龙县肖营子镇五指山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五指山村共有645户2400多人的大村,2017年12月中旬赶上国家扶贫办的“回头看”和“数据清洗”对全村164户贫困户进行摸排,对有房、有车、有公职的贫困户进行数据清洗,在不断的入户摸排做工作,全村共清除83户贫困户,剩余81户贫困户。 2018年1月份通知国检要开始,开始忙碌的整理各项档案“一户一档”,入户走访对全村8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经纬度定位,村里的高老家在村部开车走盘山路要开20多分钟,大山里面手机信号不好,要爬上房顶才能有一点微弱的信号。 目前通过“回头看”和自然增减,五指山村系统内共有建档立卡户72户,216人,现在正在接受国家普查组的检验,普查工作正在进行。

投票数:351
投票

编号:03

名称:有一种奋斗叫脱贫攻坚

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197
投票

编号:04

名称: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扶贫工作队

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扶贫工作队是2014年到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张皋镇张皋村。 张皋村是原镇政府所在地,距兴和县20公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村域面积16平方公里,辖13个自然村。因人多地少,缺乏灌溉水源,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我校是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我校的帮扶工作就从被帮扶村文化教育为突破口、以村中心小学和村文化大院为抓手开展。 首先我们给中心小学每位学生订做春季、冬季校服各一套,安装了全新高清彩色监控系统,配备两台教学用电子琴和10颗比赛专用足球,安装照明设备18套,新建食堂及校园内又多个安装监控摄像头,为播音室购买音响功放一套,投入资金约近20万元。开展专项支教活动,针对中心小学教师围绕教学工作素养中的普通话水平、各科教学方法,班主任与管理工作素养、信息技术素养、法律常识素养四大模块设计了32个专题指导内容;针对学生与家长,围绕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关键问题设计了:学习素养、心理健康素养、信息技术素养、自我保护素养四大模块70余项具体主题教学活动。 其次是为使村支部各位党员能够深入了解党的规章制度,学习党的章程及时掌握国家针对新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我们为村党员活动室捐助电脑10台、投影设备一套(总投入近6万元)。同时,我们经常与村委会党支部共同学习、研讨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共同与村委会党支部举办主题当日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们建立了《电大书屋》,宣传张皋村历史传统文化。 第三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工作队与镇、村三方共建一个养殖基地,由我校出资132500万元投入25头种猪。 2020年我校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又投入199280元为张皋村购入仔猪106头。 现在,我们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确保不漏一村不漏一人,推动张皋村全面振兴。

投票数:118
投票

编号:05

名称:全能书记的扶贫点滴

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包头广播电视大学培训合作科科长刘卓勇是包头市固阳县西斗铺镇张发地村驻村第一书记。上任后不到三个月,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考验着他和全体驻村工作组成员,面对严重的险情灾情,刘卓勇和他的入村工作队同仁没有退缩,日夜坚守在抗洪的一线。跟着洪水退去的还有贫困户的医疗报销凭证,得知消息后刘卓勇紧急联系包头市肿瘤医院的相关部门为村民补办各种报销凭证。 为了更精准地掌握贫困户的情况,及时了解贫困户的动态,以便对贫困户进行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刘卓勇不敢放慢工作的脚步,2019年10月,张发地村帮扶单位固阳县县委宣传部和驻村工作队创新扶贫工作,在大量收集贫困户信息并经贫困户签字认可的基础上,为每户贫困户建立了电子档案,并生成了二维码,相比纸质档案,二维码电子档案不仅方便高效,更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数据支撑。二维码电子档案不仅包含基本信息,还实时更新并对每一户最近三年收入监测分析并生成了跟踪检测图。这样就能判断贫困户是否稳定脱贫,是否存在返贫风险。如今驻村干部入户走访,首先对着墙上的二维码扫一下,先扫二维码已经成为脱贫工作的一个工作习惯。贫困户的电子档案里面包括了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帮扶责任情况、帮扶措施、帮扶成效以及收入。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刘卓勇同志主动请命,第一时间开始驻村与大家战斗在防控疫情阻击战的第一线。从防控工作部署、政策宣传、防控疫情知识普及、数据统计上报、设卡巡控等等每一件事他都一马当先,冲锋向前。了解固阳防控疫情工作严重缺乏消杀物资后,他主动联系包头市慈善总会、包头市疾控中心、各大医院及各爱心公益组织和企业为固阳筹措防控物资。之后,刘卓勇又自费采购0.6吨消毒液捐赠至固阳县内部分窗口单位、社区、西斗铺镇、防控卡点等一线,并对防控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防控疫情注意事项及消毒液的使用说明。驻村书记抗疫扶贫两不误,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刘书记跑的更欢实了,驻村三年了,刘卓勇从未忘记初心,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是他不变的信念。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423
投票

编号:06

名称:16秋钓鱼镇景华村党支部书记何振峰

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何振峰是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16秋农业经济管理学员,是西丰县钓鱼镇景华村党支部书记。景华村是省级贫困村,村集体自然资源匮乏,外债累累,2016年3月,何振峰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他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彻底改变了村里的面貌。 他带领村民到吉林学习庭院黄牛养殖经验,引领村民发展黄牛和苗木产业,村里还成立村社合一的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2亩,申请国家扶贫资金280万元,建设标准化现代养牛牛场,使全村肉牛饲养规模逐渐扩大,产业收益不断提升。2019年底累计减贫126户293人,村里也摘下了省级贫困村的穷帽子。

投票数:121
投票

编号:07

名称:16秋平岗镇文华村高明

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高明是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2016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员,也是西丰县平岗镇文华村党支部书记。文华村是省级贫困村。2017年,他接任文华村党支部书记。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也下定决心要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 高明在文华村发展蔬菜、葡萄、黄牛三项特色产业的基础上,经过村“两委”班子共同探讨,结合文华村山地多这一资源,建设1500亩果园。其中1100亩果园,预计每年每亩收取果农300元承包费,可实现村集体增收30万元。剩余的400亩村集体占股60%,预计年收益可实现80万元,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可有效带动农民收入致富。目前,文华村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里也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穷帽子。

投票数:132
投票

编号:08

名称:17春郜家店书记韩立有

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韩立有是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17春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员,也是西丰县郜家店镇胜利村党支部书记。胜利村是省级贫困村,2010年,村两委换届,被村民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承担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任。 2010年8月,通过村“两委”研究,最终确定了灵芝产业为村里的主导产业,韩立有创办了西丰县芝草养生谷灵芝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的产业经营模式,开发生产破壁灵芝孢子粉、灵芝鸡、灵芝鸡蛋等产品。2015年,为助推合作社和村级经济共同发展,我们通过“村社合一”的生产模式,将103名社员,1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当中,带动精准脱贫取得实效。2016年,胜利村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村里内贫困户全部脱贫,现在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投票数:1257
投票

编号:09

名称:扎根热土 情系老乡

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2018年5月,辽宁省第二批大规模选派干部到乡村工作,从辽宁电大选派到辽阳县刘柳壕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鲜明,融入乡村,恪尽职守,迎难而上,担当作为,基层党建引领民生构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作用突出。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通过外出考察学习近50个乡镇兄弟村,他以抓好基层党建为着力点,确立了“党建牵动,政策驱动,项目联动,群众互动,情感拉动,工作推动”的“六动”工作思路,协助村制定村发展规划、党建计划等10余项举措,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 脱贫攻坚,精准施策。驻村以来,他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为了模清底数、入户走访260多次,规范村级扶贫档案整理、了解致贫原因,因户因人施策,争取产业扶贫资金217万,实现贫困户就业增收20余人、每人增收2000元/月左右,2019年底前完成42户、8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 抓好党建,提质增效 完成省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和省美丽示范村验收,实现200万资金投入,摘掉“空壳村”帽子。辽阳县199个行政村支部排名从56名提升至第8名,实现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化和升级,支部组织力明显提升。 守土有责,并肩抗疫 大年初二,逆行回村组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多措并举,筑牢防疫战线,确保村内未发生疫情。在为全县抗疫捐赠活动中,共募集价值5万余元的防疫物资。知责守正,不忘民生,他与刘二堡镇西地村第一书记刘洁发挥合力,并协调爱心企业辽阳第地嘉农产品公司解决养殖户滞销鸡蛋约600余吨。 2020年2月、5月期间,被辽宁日报、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媒体“防疫工作先进事迹”、“驻村工作事迹”报道,驻村工作获得市委组织部高度肯定和广大百姓一致认可。 时光流转,岁月不居。两年穿梭在乡村巷路,驻足于乡亲畅谈,我就是咱们村里的人!牢记党的话,温暖百姓的心,融入乡村,俯首躬行,立身有责,恪尽职守,我会继续在青春的时光中守望初心,践行使命!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444
投票

编号:10

名称:告别城市喧嚣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2009年至今,从一个二十多岁莽莽撞撞的小伙子到两个孩子的爸爸,从一个农村打工仔到一家农场的法人,这其中的艰辛或许只有林俊杰自己知道,然而他说:为了能给家乡安波村民们出点绵薄之力,也是自己毕生之所求。虽然今天已经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农场,但是他仍然是乡亲们眼中勤劳质朴的好后生!他就是国家开放大学大连分部19秋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林俊杰。

投票数:625
投票

编号:11

名称:我的支教日记

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李倩,中共党员,大连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教师,教育学硕士,2018年9月她和大连市市属高校支教团教师们一起奔赴远在三千公里之外的贵州省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启了为期半年的扶贫支教之行。从大连到六盘水,三千公里路途隔不断山海情深,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2020年7月带着对六盘水孩子们满满的牵挂和大连广播电视大学领导的嘱托,李老师再次踏上了赴六盘水支教的新路途,继续续写这一段感人的山海情缘!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13590
投票

编号:12

名称:我的扶贫故事-朱铁峰

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朱铁峰同志克服工作、生活和家庭等困难,一直默默地坚守在脱贫攻坚工作岗位上。他带领驻村工作队频繁入户走访,大力宣传住房、教育、医疗等扶贫政策,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建强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2年多来,朱铁峰共协调帮扶资金85万余元,落实帮扶措施掷地有声,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帮助村两委提升了治理水平,哈拉火烧村从过去的脏、乱、差变成了现如今的美丽乡村。

投票数:207
投票

编号:13

名称:前郭电大扶贫工作

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2006年初,按照前郭县扶贫工作安排,前郭电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队,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对小城子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几年来,前郭电大根据扶贫工作标准,找好切入点,从党组织建设、改善村级面貌、增加集体经济及农民收入入手,通过村级组织基地建设,教职工捐款捐物“献爱心”活动,设立教育扶贫工作站,整合村级资源,向上争取扶贫政策等措施。实现了群众增收、软弱涣散村“摘帽”的工作目标。

投票数:211
投票

编号:14

名称:心系贫困户的贴心人

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邓铁忠,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梅河口市管理站脱贫攻坚工作负责人、脱贫攻坚工作包保责任人、曾任梅河口市水道镇龙头村下派村书记。邓铁忠同志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工作第一线,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英勇壮举,也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只是默默的做着一名扶贫干部该做的事,心系群众,亲力脱贫,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是同事口中脱贫工作好领导,是包保贫困户贴心人。

投票数:1304
投票

编号:15

名称:我的扶贫故事-陈宏宇

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陈宏宇同志,自2016年脱贫攻坚以来,一直担任吉林省镇赉县黑鱼泡镇哈拉火烧村扶贫驻村工作队员。他以“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配合驻村第一书记,带动村民增产增收,推进危房改造、自用水入户、医疗村内保障及村内粮食加工厂建设等工作。 五年来,他坚持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踏实肯干,勇于攻坚,和广大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他的帮扶带动下,村内各项生活设施日臻完善,村民收入逐年提高,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

投票数:2680
投票

编号:16

名称:青春在扶贫路上绽放

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包赢,今年37岁,中共党员。2018年5月,被学校委派到双辽东明镇王家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他逐渐克服了生活困难,积极协助第一书记开展党建工作,在单位的支持下,学校几年来投入40余万元帮助王家村成立了笨榨油坊,扩建村部并开展家庭养殖和种植项目。 2019年底,王家村58户贫困户全体实现脱贫,扶贫工作取得全面成效。包赢驻村工作也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被评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9149
投票

编号:17

名称:《扶贫先扶志教育拔穷根》宁旭东

单位: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双阳村贫困户李军自幼二级残疾。露天种养了5亩木耳,由于购买的菌种质量差,缺乏种养经验,一年下来负债累累。做为黑龙江电大扶贫队员,我们积极协调专家现场培训,对木耳培育过程给与技术支持。赠送锯末子500袋2.5吨,用于制作木耳菌菌包。2018年李军木耳菌棚产出4吨木耳,产量大幅上升,也带动了村民的种植热情。教育培训使村民不断产生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思想转变,经济效益不断增涨。

投票数:6483
投票

编号:18

名称:《我的扶贫故事》宁旭东

单位: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2017年5月参加扶贫工作,在两年扶贫工作中,通过对依安县双阳镇双阳村入村走访,听情况、访民情、查实底、精识别、准建档、列计划、设项目、捐设备、重帮扶等措施,使双阳村脱贫。无论刮风下雨、烈日炎炎,道路泥泞、酷暑严寒,始终坚守岗位,和农民结下了深厚情谊。多次报道、发表简报,接受采访,圆满地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连续两年被评为年度"扶贫攻坚先进个人",被教育厅授予“扶贫贡献奖”,工作队被评为省级优秀集体。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185
投票

编号:19

名称:《扶“心气儿”》

单位: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

上海开放大学

投票数:1234
投票

编号:20

名称:沪喀市民大学堂

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沪喀市民大学堂”项目是上海开放大学于2016年设立的一个对口援疆项目,该项目启动了上海与喀什地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援助合作。“沪喀市民大学堂”项目以满足新疆喀什地区市民终身学习需求,通过打造一体化在线学习平台和组织专家送教培训等线上线下途径,为喀什地区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扶持和技术援助,帮助喀什地区启动并推进终身教育相关工作。项目实施四年来,得到了喀什地区教育部门和教师们的肯定。

投票数:398
投票

编号:21

名称:西藏藏语言文字网

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西藏藏语言文字网是全国语委系统对口帮扶、支援建设的第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网站,2005年7月正式上线运行。沪藏双方严格执行系统安全标准,通过“系统维护”及“网站信息管理”加强网站安全保障。为加强文化交流,提高信息员业务水平,自2014年起,已连续六年组织信息化培训班,学员遍布西藏各地市编译局。网站是西藏自治区(编译局)和上海市教委精诚合作的见证,上海开放大学将一如既往为西藏藏语言文字工作做好技术保障与服务支持。

投票数:436
投票

编号:22

名称:助力脱贫教育先行

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上海开放大学受上海市教委委托,与贵州省习水县联合开展支教,助力脱贫攻坚。上海开大通过公开招募志愿者的方式,组织了一支由5位退休优秀教师组成的社区教育志愿者赴贵州省习水县义务支教三个月,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不辞辛苦融入一线教学,手把手带教当地年轻教师,毫无保留传授经验,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上海开大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近年来,上海开放大学持续开展以师资交流、资源输送为内容的针对贫困地区百姓的终身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为推动当地百姓终身学习和素质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投票数:1325
投票

编号:23

名称:红河蓝天筑梦计划

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大学航空运输学院

简介: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绿春县、红河县都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也是长宁区在沪滇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对口帮扶地区。上海开放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和春秋航空积极参与精准扶贫,聚焦红河州对口三县开展结对帮扶。2020年1月,联合推出红河“蓝天筑梦计划”,突破性开创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的扶贫新模式,全力以赴助推云南省红河州三县提前实现脱贫摘帽。5月16日,学院和春秋航空联合推出的云南红河空乘定制班顺利开班,“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的培养新模式,不仅可以帮助贫困地区青年提升学历,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以致用、定向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投票数:467
投票

编号:24

名称:用行动践行“蓝天筑梦”的承诺

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大学航空运输学院

简介:矢志育人,是上海开放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副院长汤剑青的教育初心。她用一颗最纯粹的初心,承担起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默默奉献、贡献力量。为了更好地帮助对口支援地区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精准把握对口帮扶地区学生的学业、家庭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上海开放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建扶贫招生工作组,由汤剑青副院长担任组长,自2019年11月起,联合春秋航空扶贫工作组辗转云南红河州蒙自市和绿春、红河、金平三县,实地调研贫困学子的具体情况,掌握一手资料,精准施策。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共有18名学生脱颖而出,其中,哈尼族学生17名,建档立卡户15名。“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汤剑青副院长本着对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扶贫帮困落到实处,用实际行动让红河儿女真正走出大山,飞上蓝天、飞跃寒门,实现人生出彩。

投票数:415
投票

编号:25

名称:以实干推动日喀则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大学虹口分校

简介:面对日喀则地区上海实验学校薄弱的状况,上海市第五批援藏干部张阳同志在做好学校项目建设的同时,通过调查研究找出问题所在,以德育为抓手,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和教研组建设,加强课堂教学常规和毕业班工作,完善和落实学校的各项制度,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援藏三年,日喀则地区上海实验学校连续取得西藏自治区中考第一名的好成绩,2009年,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张阳同志为日喀则教育留下了务实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教育教学人才,真正做到了以实干推动日喀则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投票数:4624
投票

编号:26

名称:“爱心帮扶助推成长”十五载沂蒙扶贫故事

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大学普陀分校

简介:2005年起,上海市普陀区业余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原上海电视大学)普陀分校先后与费县群星学校、薛庄镇抗大中小学建立了结对助学项目。坚守15年爱的历程,116名师生先后走进沂蒙看望老区的孩子,通过开展感恩教育、走访困难学生家庭、开展爱心捐款和义卖活动、邀请沂蒙学子赴上海做客、参观世博会、与优秀人物座谈等活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嘱托,鼓励像仇婉婷、杨政等一样的数千名沂蒙贫困学子勇敢追梦。 当初心与大爱同行,助学变有了她最美的样子。这是时代文明的缩影,也是城市发展的荣光。15载沂蒙之行、不负韶华;爱心帮扶, 助推成长!

投票数:1951
投票

编号:27

名称:绽放心中的格桑花

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在定日海拔4550米的乃琼村,我有两位特殊的亲人,是结对帮扶的老人,分别是1938年和1939年出生,在西藏已属于高龄老人了。她们是村里经济比较困难的,不是开支沉重入不敷出,就是孤老生活难以为继。每个季度,我都会给她们送去粮油用品和慰问金,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每到一户,她们总是盛上温热的酥油茶。虽然我不懂藏语,需要驻村干部在旁边翻译,但是一句句“突季奇(藏语,谢谢),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她们淳朴的感谢之情。望着她们刻满沧桑的面容,背后简陋的土房,杂草丛生的院子,总是让我内心隐痛——我还能为她们做点什么呢?但我相信,村里的五星红旗一定会迎风招展,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190
投票

编号:28

名称:村里来了“博士”书记

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2018年底开始担任省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和村“第一书记”。村民们喜欢叫我“博士书记”。初到村时,两眼一抹黑,克服语言和交通困难开展深入调研;摸清了“家底”,请学校领导、专家组“问诊把脉”,开出固本强基的“良方”。制定和实施了“一户一策”的低收入农户增收方案;培育村集体产业,转变村干部招商引资思路,引进现代农业企业。经过各方的努力,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主要农业产业显现引领作用,造血式扶贫的效果已开始凸显。

投票数:158
投票

编号:29

名称:织梦人

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张志超老师在扶贫工作中发挥派出单位智力优势,强化欠发达镇村自我造血功能。他通过引入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举办首家镇级农民大学生班。通过农民大学生的辐射,他推动所驻村十余户村民成功开办农家乐,有效促进村子发展,为该村成为网红旅游村打下坚实基础。他用两年时间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在当地镇村全覆盖,与村民共同织就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三农梦想。他本人也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

投票数:147
投票

编号:30

名称:领雁翱翔.村庄蝶变

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国家开放大学浙江分部丽水电大2019秋领雁班学生楼干强,是缙云县壶镇镇联丰村的党总支书记,也是丽水电大、浙江分部“践行新思想”宣讲团成员。通过电大的学习和“新思想”宣讲,学以致用,将新思想落地开花。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将一个“脏、乱、差” 村庄,蜕变成“花样联丰”明星村,前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今年8月又成功打造了“万莲花海,卡丁乐园”项目,预计将为村集体创收100万元/年,为村民就业、增收开辟了新路径,实现了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蝶变。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22155
投票

编号:31

名称:“农村电大书屋”的故事

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李如曾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选派帮扶干部,担任太和县草北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在他的扶贫工作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在学校党委的重视和全校教职工的支持下,在草北村马营小学建设了一所“农村电大书屋”。书屋建设是学校教育扶贫、智力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揭牌以来,师生员工累计为书屋捐赠了6000多册图书,书屋伴随着草北村孩子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投票数:10574
投票

编号:32

名称:教授驻村扶贫记

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罗运鹏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教授,科研处处长,2018年4月至今担任安徽省太和县草北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在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罗运鹏以党建为引领,推进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实际,因村因户施策,精准扶贫。为村干部、党员讲党课;抓民生工程,修路架桥装路灯;抓产业扶贫,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干部上电大,打造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投票数:1719
投票

编号:33

名称:我的扶贫日记

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马宁是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选派帮扶干部,现任太和县刘庙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20年8月7日,是他驻村工作的第1066天。早上马宁安排好工作队任务,就赶到西瓜大棚查看,又到贫困户家中了解受灾情况,之后检查村级光伏电站。下午,组织召开安徽老年开放大学刘庙村教学点教学会议,并对扶贫车间疫情防控进行了安排。驻村以来,在校党委重视关心和全校教职工大力支持下,马宁三年如一日,踏实做事、用心帮扶。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93
投票

编号:34

名称:谢瑞勇扶贫微视频

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谢瑞勇,是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选派的第五批福建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派驻村为浦城县忠信镇排栅村。排栅村现有1901人,贫困户23户46人。下派两年多来,他抓党建工作促脱贫攻坚,抓人居环境促乡风文明。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努力推动脱贫攻坚。2018年,排栅村已经向上级申请贫困村摘帽出列。 不拉一户,下落一人,脱贫攻坚的追梦人,在追逐最初的梦想;留下一只永远不走的扶贫队,脱贫攻坚的追梦人,在思索和努力。

投票数:64
投票

编号:35

名称:一个小山村的脱贫引路人

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许珍华,是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选派的第五批福建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派驻村为浦城县仙阳镇山标村。两年多来,许珍华紧紧围绕扶贫中心工作,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造血为主输血为辅,强力推进脱贫攻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进行村道硬化、综合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了民生短板。许珍华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进行种养殖,通过多方沟通与协调,将本村全部抛荒农田约500亩全部收回村集体,推进集约利用土地,促进村民增收,增加村财收入。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49
投票

编号:36

名称:(南康太坪乡上洛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微视频

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上洛村是“十三五”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位于南康区大坪乡东部,距离大坪乡政府3公里,距离南康城区62公里。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8户525人,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截止到2020年5月,剩余未脱贫2户2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1.37%下降为0.08%。2018年上洛村顺利通过了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及退出评估专项检查,于2018年12月底退出贫困村序列。几年来,这个偏远山村坚持“内外兼修”“软硬齐抓”,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欧阳小东,男,1969年6月生,2014年9担任中共大坪乡上洛村党支部书记,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在国家开放大学南康党校行政管理班学习,2018年9月至今在国家开放大学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学习。上洛村在他的带领下,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绿色发展的道路。 上洛村通过落实上级各项扶贫政策外,大力发展了大棚蔬菜、渔业养殖、油茶种植等传统产业,并引进发展了光伏发电等新型产业,以此带动贫困户就业及参与分红。主要做法有三块:一是将村集体光伏发电收益的80%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农业生产。二是利用上洛水库闲置地块开挖鱼塘用于特色养殖,链结43户贫困户参与全程管理养殖,每月按照值日排班轮流作业方式。三是利用上洛蔬果基地的优势,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就业,如每月参与劳动20日以上的贫困户村集体按每月奖励200元来鼓励贫困户。 有了产业支撑,上洛村大力推进就业、健康、教育、兜底保障等扶贫举措,严格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聚焦“巩固提升和问题整改”两个关键核心,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为主要抓手,推进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今的上洛村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将贫困村变身为靓丽新村。

投票数:31
投票

编号:37

名称:江西赣州上犹康宽军的扶贫故事

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31岁的康宽军是一名退伍军人,2007年入伍,2010年退伍。3年的军旅生涯,他不仅入了党,更塑造了坚毅的品格,培养了拳拳报国之心、爱国之志。在军队中,他表现优异,荣获“优秀新兵”“优秀学员”“优秀党员”“优秀士兵”等荣誉……这段光荣而难忘的经历,在康宽军心里种下了一颗信仰的种子,“当我以后有能力了,一定要回报家乡,回报社会,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 退役后,康宽军多年在外从事机械加工行业,月收入颇高。直到2017年,组织上找到了他,问他是否愿意回家乡做事。起初,考虑到家庭经济负担,他当时犹豫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他下定了决心回去,为建设家乡出一份力。   其实,组织上找到康宽军谈话的时候,他心里那颗在当兵时期已经埋下的种子就悄然苏醒了。“我想了很多,尽管家人朋友都不支持我放弃高薪回来,但我曾经是一个军人,现在正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时期,需要年轻一代勇挑重担,在这个时候我必须回来,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乡后,经过选举,康宽军成为了富湾村党支部书记。   和谐民风是灵魂,强灵魂才能激活力。   康宽军上任后,面对“烂摊子”,他暗下决心要改变局面。   首先是抓队伍“树人”。从村干部队伍建设入手,康宽军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选出一批办事公道、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班子;提倡干部队伍“年轻化”,2018年换届后的村干部平均年龄38岁。   其次是抓制度“治乱”。富湾村推动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规范党组织生活,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为解决农村党员先锋意识淡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弱等问题,康宽军提出实行党员网格化管理,为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将全村42名党员纳入4个网格党小组,设置网格党小组长、乡风文明先锋岗、村务监督岗等岗位。村里进行家庭环境卫生评比、孝老爱亲评选等活动时,就由党小组成员上门进行打分。   “旧的班子以前都认为搞党建作用不大、不符合基层实际,因此一直都没有真正落实。现在制度认真执行后,党建的好处就慢慢体现出来了。”村干部徐志成说。党建工作潜移默化影响了党员和百姓们的作风言行,久而久之富湾村的民风得到了改善,聚众闹事等不良之风再也没有出现。   发展产业是根本,强根本才能稳脱贫。   在过去,富湾村一直都缺少支柱产业,康宽军认为,这样下去不行。他多次召集村党支部开会讨论,征求部分党员和群众意见后,决定引进大棚蔬菜种植产业。   “因长期以来受小农思想束缚,群众对田亩界址等问题十分计较,尤其是涉及到征地的群众很不配合。为了打消群众顾虑,康书记带领村支部将所有待征收的土地都进行航拍、标注。”村里的老党员古占燕介绍。古占燕不仅是第一个站出来主动要求签订协议的户主,他还积极协助乡村干部一起做其他群众的工作。有了带头人,其他群众也纷纷签订协议。最终,110亩的土地征地工作顺利完成,80亩钢结构大棚蔬菜基地建起来了。   蔬菜基地建好后,还需要大量劳动力日常打理。“为了这个事情,康书记不记得与我们讨论研究了多少次,还召集村民开展‘乡间夜话’活动,听取群众意见,终于确定了发展模式。”安和乡驻富湾村第一书记王炜说。村里按照“乡村+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通过“日常管理收入、务工采摘收入、租金收入、村集体收益分红”等四条途经有效链接贫困户31户122人。以日常管理、务工采摘形式吸纳60人就近就业,月人均可增收1500元。 基础设施是基石,强基石才能固根本。 村民们想要过上好日子,不仅要产业兴旺,落后的基础设施也要改善。原富湾大桥年久失修,已成危桥,群众迫切需要重修一座桥梁。2018年,借助有关部门对接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的机会,康宽军与乡镇领导一道多方联络、多次争取,最终成功得到了不少资助。不到半年时间,一座总投资123万元的军民连心桥竣工通行。   “新的大桥比以前宽了一倍,更漂亮、结实,改善了我们这个村组600余人的出行条件。”村民徐志万骑着电动车从5米宽的军民连心桥经过,通行丝毫不受影响。   为了通组道路实现基本覆盖,涉及到不少占用田地的问题,康宽军不记得登门拜访了多少村民,召集干部群众开了多少次会,才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如今的富湾村,基本家家户户实现了入户路硬化,水渠桥梁等各项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办事还得出实招,出实招才能见实效。   康宽军工作中发现,还有不少群众在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性不高、存在留守老人用餐不方便等问题。在没有其它先例的情况下,在村里创造性组建了“先锋银行”,并主动向上级领导答应兴办“孝老食堂”。   村民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家庭环境卫生评比、孝老爱亲评选、获各类荣誉表彰等方式得到不同的积分,相应的积分可以在“先锋银行”兑换食用油、大米、茶杯等各种生活物资。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奖励,村民们参与各项活动有劲了,村里开展的各项工作也有人积极响应了;“孝老食堂”让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天中午都能用很低的价格吃到营养卫生的午餐,不仅解决了留守老人吃饭难题,老人们还能在孝老食堂聊天看报、弹奏乐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今年80岁的贫困户陈金秀是一位孤寡老人,也是康宽军的帮扶对象。“孝老食堂”办起来后,陈金秀也是受益者之一。由于健忘,她自己前一刻用过的东西,下一刻就可能忘记在哪了。每到这时,康宽军总是不厌其烦到她家去帮忙寻找,光是她的身份证就不知道找过多少遍了。正如陈金秀的原话所说,“还好有康书记,他差不多每天都会到我家看看,不然我们这样无依无靠的老人,怕是什么时候走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为我们做了很多事!”   过去的3年里,康宽军的脚步走遍了富湾村的每一个角落,他的身影出现在每一户村民家里,他用心用情办好了村里的一件件实事。看着村里一个个供水工程建好,看着一条条通组入户路硬化,看着新的大桥建成,贫困户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康宽军看到了富湾村的明天……

投票数:58
投票

编号:38

名称:“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瑞金市脐橙种植培训

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我是国家开放大学瑞金学习中心的一名普通教师,2017年国家开放大学启动实施“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瑞金作为革命老区纳入该工程。学校安排我负责“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相关工作,今天我就来聊一聊2018年非学历培训项目的小故事。 2018年12月22日——24日,国家开放大学瑞金学习中心组织我市各乡镇共100名脐橙种植户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脐橙种植的培训。此次培训我承担训前各项准备工作,培训带班工作以及训后的总结与宣传报道。 为了培训取得好的效果,培训前期我花了大量的时间与脐橙种植户沟通交流,了解果农在种植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想要掌握的种植技术,随后多次到果业局与权威的专家沟通制定培训课程,确定授课专家。 培训期间,学校细心周到地为每位学员分发了文件袋、培训手册、纸笔、矿泉水,同时提供免费的午餐,公交车免费接送。理论课上很多年迈的老果农戴着老花镜认真听专家授课,认真记录要点,课后围着专家提疑解惑,学员之间积极交流互相学习,特别让人感动的是一位老大娘在上午的培训课上听得津津有味,正好赶上女儿在医院生小孩,她急急忙忙向我请了个假,说去医院一趟,没想到下午又最早赶来跟着专家去果园学习,我问她怎么没留在医院照顾一下孩子,她说:“孩子的奶奶在照顾,我觉得这个学习的机会很难得,专家讲解的很实用,对以后种植脐橙帮助很大,我要抓紧机会好好学习一下。”培训不仅有理论知识,同时也安排了参观与实践。 23日下午,瑞金市果业局副局长胡俊林带领学员来到泽覃乡石水岭背的脐橙种植基地进行实践指导,教大家如何识别黄龙病?衰退病的补救措施有哪些?现场告诉大家好的结果母枝就是枝要圆、芽要悬。24日下午, 班主任组织学员前往云石山乡参观国家级样版合作社——鹏飞果业。丁福林经理带领学员参观厂房,在介绍各区域的同时,不忘为学员传授脐橙销售经验。 三天的培训圆满结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果农收获满满,纷纷在脐橙种植培训班的微信群交流此次的收获与感恩之情。有的果农说:“这次的培训课,促进了瑞金各乡镇果农之间的交流,提升了果农脐橙种植和管理上的技术,此次的课程像一盏致富的引航灯,让我们看到了赣南脐橙发展的前景。”有的学员满怀感激地说:“感恩国开为我们提供了正能量的学习机会,为果农提供了交流平台,让大家增长了见识。”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是学员在我创建的微信中时常交流脐橙种植、管理和销售经验,大家像一家人互帮互助。 瑞金脐橙荣获“中华名果”称号。瑞金不少农民都是靠种植脐橙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所以学好脐橙种植技术就是学到了脱贫致富的本领。

投票数:596
投票

编号:39

名称:老余家的致富酒

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创新扶贫,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我把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我们村里有一位会酿酒的贫困户余论阳,一笔写不出2个“余”字,同样的姓氏让我们迅速熟悉起来。在得知他会酿酒,更有脱贫致富的决心时,我鼓励他购买设备,扩大规模,主动联系九江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代办样品检测,设法减免部分检测费用,策划帮助代销米酒,既给增加经济收入,也激发了他创业致富的内生动力。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12525
投票

编号:40

名称:90后第一书记的青春之歌

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我叫张雷,是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的教职工。现任沂水县院东头镇王家坪村省派第一书记。到任后发现村庄在各方面都非常落后,顿感压力巨大。但是,身为党员要勇作为、敢担当。身为90后,年轻更要敢闯敢干。一直秉承用心、用情、用力帮扶原则,推进各项帮扶措施,慢慢大家都认可了我这个更像学生的90后第一书记,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在这讲述了工作过程中被村民亲切称为“90后改沟书记”的故事。

投票数:745
投票

编号:41

名称:“胜利书记”的扶贫故事

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时乃胜是山东济南章丘电大2017级学员,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优秀毕业生。2011年,32岁得他高票当选村支书。 崔高村偏僻落后,没有集体收入。他克服种种困难,抢抓扶贫政策机遇、积极争取资金、发动村民参与,建起了“户户通”全硬化的交通网络、创立“济南东篱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引进了“济南浩瑞橡塑有限公司”……当地村民亲切的称为“胜利书记”。崔高村从一个贫困村蝶变成市级、省级的文明村。

投票数:563
投票

编号:42

名称:尚君扶贫故事

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我叫尚君,是山东广播电视大学17春林业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目前担任滨州市自然资源局林木良种圃副主任。自19年4月份驻平原县王凤楼镇高庄村以来,我始终坚持以担当尽责,践行初心使命,在坚持党建引领上下功夫、在助推乡村振兴上抓落实、在搞好群众服务上洒真情……点点滴滴的付出,汇聚成全体村民的好评如潮和群众口碑。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我庆幸自己可以尽一份力。

投票数:980
投票

编号:43

名称:李新军帮扶刘青田同学扶贫故事

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我叫李新军,是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滨州电大无棣分校的一名教师。 刘青田是我的一名学生,他中专毕业后考入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但因家庭贫困,险些辍学。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积极向县里反映情况,多方筹措基金,通过领导关心和社会多方捐助,刘青田终于顺利进入大学。大学期间他学习刻苦并勤工俭学,下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有生活,报答关爱他的老师同学们,用所学知识来回馈社会。

投票数:252
投票

编号:44

名称:孔祥凤扶贫家访故事

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我叫孔祥凤,是山东广播电视大学18秋小学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目前在四女寺明德小学担任教师。 怀着对“一家有难, 众人帮”这种大爱的信念,我积极参加了我校的扶贫帮扶活动——扶贫家访。利用节假日,我与同事克服交通不便、天气炎热等困难,骑车去家访,通过与学生家长交谈,我详细了解学生郑瑶情况,郑瑶父母离异,家庭贫困,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家访对我触动很大,提醒我身上的教育责任,激发了我教书育人的热情。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3037
投票

编号:45

名称:王永康—“电”亮脱贫致富路(长征带学员)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

投票数:69
投票

编号:46

名称:我的理想是脱贫致富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一大批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湖南桑植县洪家关乡回龙村贫困户向秀文就是其中的代表者,他家有一个智残的女儿,湖南电大来村扶贫后,他没有“等、靠、要”,驻村工作队帮其流转10亩土地,提供技术资金支持其种植水果,该户脱贫后,又开始养殖甲鱼和小龙虾,今年正值收获期,但一场特大暴雨,冲毁了向秀文的养殖池塘,但向秀文说到:“虽然遭受了水灾,在各级政府和湖南电大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我的理想不会改变,那就是脱贫致富。”

投票数:40
投票

编号:47

名称:扶贫路上的贴心人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王旭训是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本科学员,任贫困村支部书记。他的帮扶对象叫吴建军,一家五口,父亲和妻子体弱多病,两个孩子上学,整个家庭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家庭条件困难。具有农艺师职称的王旭训鼓励吴建军发展养殖业,帮助他解决技术难题。而且,他多次在淡江村举办“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座谈暨种养殖技术培训会”,耐心回答村民的疑难困惑。现在,吴建军养了80多头羊和13箱蜂,年收入达到6万余元。在自身的努力和帮扶下,成功脱贫。

投票数:91
投票

编号:48

名称:任猛“我的扶贫故事”事迹材料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任猛,男,汉族,湖南岳阳人,37岁,2001-2014在95963部队服役,2018年进入岳阳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班学习,现任康王乡扶贫办主任。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任猛的故事亮点集中三个方面:一是聚焦目标定向施为,二是举措到位精准施策,三是善于创新有效施为。正是精准把握了退伍军人到扶贫尖兵、乡镇干部到电大学员身份的转变, 2018、2019年康王乡被市、区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单位,任猛被评为2018年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8、2019年获经开区区嘉奖。

投票数:64
投票

编号:49

名称:种植黑老虎扶贫故事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杨昌宏:2016秋季怀化广播电视大学通道学习中心农业经济管理专科班学生,1984年12月11日出生,2016年秋季入学,2019年毕业。 2014年初,杨昌宏将积蓄全部投入了种植黑老虎,真正开始创业。当年6月,注册资金290万元的通道黑老虎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成立,他专心研发种植技术。得到了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政府发放的扶持资金,基地被评为省级林下种植示范地,省农科院、县农业局专家常来献策。人工培育技术逐渐成熟,通过给农户和其他合作社提供优质种苗,他带动全县发展种植“黑老虎”12000亩,带领2316名贫困户脱贫,“黑老虎”成为全县九大重点产业之一。2018年3月,在合作社的推动下,“通道黑老虎”成功获评湖南省地理标志农产品。让产品走出农村,让产业充满希望,让脱贫更有底气,杨昌宏的“黑老虎”致富梦熠熠生辉。

投票数:144
投票

编号:50

名称:向往—我的扶贫故事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向往,中共党员,怀化市中方县桐木镇半界村党支部书记,国家级、省级2019年“百姓学习之星”,湖南省2019年“最美扶贫人物”。 2017年,向往当选村支书。在解决村里“行路难”、“上网难”、“看病难”问题的同时,带领村干部创新发展思路,走一条基础先行的“蔬果+旅游”的果旅结合致富路。带领村民植造工业原料林上千亩,种植湘珍珠葡萄、优质水蜜桃、黄桃、高山茶叶,养殖优质山地乌骨鸡,同时引进油茶基地,举办了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 半界村因为基层党建、扶贫开发和农业产业得到了省市县各级的高度重视, 2017年和2018年分别被中方县委、政府授予“小康村”、“明村”的荣誉称号。

投票数:17
投票

编号:51

名称:确保贫困人口不住危房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苏凯,湖南电大保卫处综治科长,具体负责回龙村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任务,他不畏困苦、风雨兼程、日夜鏖战,加快了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推进,用电大人勇于担责的精神,全力确保住房安全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高质量实现了“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目标,如期高质量打赢回龙村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战役。如今的回龙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是洪家关白族乡南大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看着村民满意的微笑,苏凯表示:我们将脚踏实地,继续努力奋斗,未来的回龙村将更加美丽、富裕。

投票数:66
投票

编号:52

名称:空中草莓助力回龙村高质量脱贫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刘创,湖南电大理工农医教学部副教授,主动请缨来村扶贫,协助队长抓产业,通过对桑植县思家家庭农庄产业指导和规划,农庄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十里八乡的顾客,络绎不绝的来到农庄采摘各种水果,今年预计产值1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和村民也受益匪浅,利益分红覆盖全村贫困户,参与长远务工的贫困户达21户23人,2019年仅工资支出达到10多万元。虽然回龙村2019年已完成脱贫出列,但脱贫不脱扶,继续加强产业帮扶,为回龙村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

投票数:47
投票

编号:53

名称:我的脱贫故事邵阳电大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我叫赵辉,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农民大学生,还是邵阳市春风种养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曾经的我总认为外面的世界很大,总有我发展的地方,就离开了校园生活,进入了社会大圈子,屡屡碰壁,才知道到哪都需要知识,2016年我回到了家乡,在乡亲们的积极推荐下,竞聘了春风村主任,看到村里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在家,大片的土地荒废,自己挂点的贫困户赵必雄还住在危房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才能带领他们脱贫致富,我利用在电大学到的知识,流转了土地,试种了十亩无花果,还请贫困户用工,2年效益颇丰,我就给贫困户免费提供苗木,技术,采取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商标,统一销售,从而打响了自己的品牌,运用互联网+的方式,实行了线上线下销售。在我的影响下,村里无花果产业已初具规模,为解决产品的滞销问题,我又搞起了农产品加工,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又解决了所有贫困户用工岗位。现在看到春风村曾经的荒凉土地,如今是一片繁荣似景,看到乡亲们一张张脱贫致富的笑脸,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今后,我将继续为乡村振兴战略奉献自己的力量。 从QQ邮箱发来的超大附件

广东开放大学

投票数:227
投票

编号:54

名称:我们的帮扶,让贫困群众的日子变甜了

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10月的北洋村,乍暖还寒,今早像往常一样,我匆匆吃完早餐,整理好帮扶记录本和笔记本,准备和驻村队员、两委干部一起开展精准入户走访贫困户工作。     锁好驻地的大门,我们沿着村子的水泥路往贫困户家中走去,看到我们来走访,村里的大爷和大妈都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小学里传来孩子们朗朗读书声,田边的水牛低哞着缓缓地走过,连那几只平时看起来很凶的大狗都散漫地走着,享受着秋日的晨光。 走到村口,碰到迎面而来贫困户黄飞鹏,他骑着摩托车载了一箱蜂蜜要去送货,看到我们,他高兴地对说:“郭书记,谢谢你们呀,我的蜂蜜今年卖出去好多了,今年我家的生活来源就不用愁了”! 今年58岁的黄飞鹏是政府兜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患有长期慢性病,他和妻子两人共同生活,儿子早逝,留下年幼的孙子现在还在上小学。由于家里长期缺乏劳动力,日子过的十分拮据。 上个月,我和村干部入户走访时,看见他家里堆了很多蜂蜜,就问他:“黄叔,今年的蜂蜜产量怎么样?”“今年天气很好,蜂蜜大丰收。” 黄飞鹏说道:“可是┄┄”他欲言又止,抽上了一根烟,又继续说道:“蜂蜜丰收,我心里敞亮,但是我高兴不起来啊。”原来今年蜂蜜大丰收,年产量预计能达到1500多斤,但是因为养蜂时间不长,还没有打开销路,加上销售方法单一,产品销售成了他发展的瓶颈。 看着眼前一罐罐蜂蜜,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几年前。“自己没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老婆又体弱多病,一家人靠啥子养活?”眼看着生活越过越差,家庭重担全部压在他的身上,黄飞鹏经常呆坐在家里,苦苦思索怎么改变生活现状。 村里自然环境好,山里边有很多蜜源植物,附近的村子里也有一些人在养蜂,经过多方了解,养蜂资金投入不多、体力劳动也不大,如果有技术和启动资金,应该可以作为谋生之道。在驻村工作队的多方联系和其他蜂友的热心帮助下,黄飞鹏参加了养蜂培训,找亲戚东拼西凑借了几万元,加上帮扶单位支持的产业发展金,买回30箱蜜蜂,开始了他的“甜蜜事业”。经过几年的摸索,终于成功掌握了养蜂的技巧,今年蜂蜜丰收了,但是销量却不好。 黄飞鹏(右一)与工友在收割蜂蜜 听到产品滞销的消息,大家都陷入沉思,有什么办法能使他的丰收变成增收呢?经过讨论,大家商定出几个办法:一是驻村工作队成员发动本系统的干部职工自愿购买蜂蜜,以消费扶贫方式,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二是参加展销活动进行产品宣传;三是增加电商销售方式,线上线下齐发力,拉动产品销路。 确定思路后,大家分头行动。在帮扶单位领导的支持下,不到半天时间,局领导就发动了市、区两级教育系统购买300斤蜂蜜。帮扶工作队帮黄飞鹏联系了林百欣会展中心的消费扶贫农特产品展销,也卖出了蜂蜜200多斤。帮扶单位还积极牵线搭桥,促成广东心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洋村构建合作关系,线上线下同时推广蜂蜜产品。 黄飞鹏的蜂蜜在林百欣会展中心消费扶贫专柜展销 产品销路打通了,黄飞鹏一家又获得生活的新希望。尝到丰收果实的他正在谋划着来年扩大养殖规模。谈到未来,黄飞鹏信心十足:“我一定会将这份甜蜜蜜的产业进行到底!一人脱贫不算能耐,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才是本事”“乡亲们只肯学,我愿意分享我的养蜂心得,为扶贫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等我的养殖规模扩大了,我还会提供一些就业岗位,让乡亲们都能有钱挣。” 告别了黄飞鹏,我们向着另外一家贫困户走去。扶贫工作虽累,但却特别有意义。只要我们心中有坚定信念,时刻记住贫困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工作一件一件抓落实,相信党和国家的关怀能温暖到每一个人,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17812
投票

编号:55

名称:海南广播电视大学-谢仁夫

单位: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谢仁夫,男,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3月出生于海南儋州,2018年秋季就读于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现工作于海南省儋州市雅星镇综治办。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本人积极学习上级扶贫相关政策、参加扶贫培训,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为了准确把握他所包扶合罗村委会可萼村4户贫困户基本情况,多次上门走访,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施策工作。情系农村,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献爱于农村,服务于农民。

投票数:16647
投票

编号:56

名称:海南广播电视大学-王凡

单位: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王凡,男,汉族,中共党员,1989年3月出生于海南屯昌,2018年秋季就读于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现工作于屯昌县南吕镇综合执法中队。 扶贫之路,任重而道远。2018年,本人主动申请服务一线扶贫工作,利用农业种植和养殖优势,成功帮扶结对贫困户解决在家就业难题,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为了推动佳塘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发展,本人今年再增加投入资金50万元发展养殖屯昌黑猪产业,吸引更多的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学习养殖技术、以投劳的方式入股合作社,预计今年底发放贫困户分红股金12万元,通过“企业+基地+贫困户”帮扶模式带动村里贫困户参与屯昌黑猪养殖产业,确保脱贫攻坚和小康路上不让一户贫困户落队。

投票数:643
投票

编号:57

名称:海南广播电视大学-谭亚强

单位:海南开放大学

简介:谭亚强,男,黎族,中共党员,1981年10月出生,2019年就读于海南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现担任海南省提蒙乡老长村副书记。 自担任扶贫小队长职务以来,肩上就负起了脱贫致富的重任。通过组织村级保洁员和各村贫困户开展房前屋后的卫生整治行动,保持家庭环境卫生整洁,发动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在房前屋后种植水果和蔬菜,增加收入;也使家庭环境优美,实现美丽乡村。在工作中,本人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全力以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同时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指示,努力完成项工作任务,切实为百姓谋福利,一起奔小康。

投票数:872
投票

编号:58

名称: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洪义乾

单位:海南开放大学

简介:洪义乾,男,汉族,中共党员,1967年6月出生于海南海口,2019年秋季就读于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现工作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委会。从28岁开始挑起振兴施家村的担子,发动村民自力更生,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下辖八个自然村取得了连片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成果。施茶村获得省级文明生态村和五星级美丽乡村、中国幸福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 同时,积极引进项目,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先后荣获海口市“五星级党组织书记”、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最美秀英人”“第六届海口市敬业奉献模范”“海南省道德模范”“海南广播电视十佳大学生”“海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投票数:450
投票

编号:59

名称:海南广播电视大学-符小芳

单位:海南开放大学

简介:符小芳,女,黎族,中共党员,1977年4月出生于海南白沙,2019年就读于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现担任海南五里路有机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人带领白沙五里路茶叶专业合作社由最初的5户黎族茶农发展到如今带领茶园周边的209户黎族茶农共同种植欧盟标准的有机茶产业,茶园的规模现已由当初的22亩扩大到300多亩;茶园亩产值超4万元,农户通过劳动力入股也告别了穷日子。自五里路有机茶园建立12年以来,陆续带动周边的黎族农民以劳力入股的方式进行扶贫活动,带动了许多贫困农民脱贫。2018年8月五里路茶叶专业合作社获全国妇联“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光荣称号。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3000
投票

编号:60

名称:用真心扶真贫暖人心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根据泸州市委、市教育工委相关文件精神,泸州广播电视大学教师陈鹏、李国建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一、陈鹏同志工作情况 2018年7月至今,陈鹏同志被选派至叙永县黄坭镇兴安村。主要工作包括:一是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走访帮扶全覆盖;二是项目建设参与协调常推进;三是产品市场拓宽促发展;四是智力扶贫显成效;五是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 二、李国建同志工作情况 2018年7月至今,李国建同志被选派至凉山州美姑县瓦古乡,主要负责控辍保学工作。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协助推进党建工作;二是大力宣传政策法规;三是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四是加强禁毒防艾工作;五是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六是开展防汛抗洪及预防地质灾害宣传;七是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走访帮扶全覆盖。

投票数:14012
投票

编号:61

名称:身残志更坚 脱贫又致富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这个故事要从2016年说起。横石村贫困户邓伯龙是个年满60岁的孤寡残疾老人,是首批精准识别的贫困户之一,政府的低保补贴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担任该村第一书记的宜宾电大教师陈宏在走访中了解到他从事黑山羊养殖的意愿后,鼓励他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同时与宜宾电大沟通联系,争取到学校产业扶持资金5000元,用于修建羊圈和购买仔羊。4年中,黑山羊数量不断增加,预计2020年将实现收入2万余元。他还打算喂养母羊100头,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周边的残疾人和贫困户增收致富。

投票数:929
投票

编号:62

名称:红莲村党支部 齐心协力打好脱贫攻坚决定性战役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赵军,是资中电大的学员,在鱼溪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动员全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总书记主持召开的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精神,齐心协力打好脱贫攻坚决定性战役。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红莲村虽然不是贫困村,但是有贫困户54户,红莲村积极发展产业致力农民增产增收,坚决完成今年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投票数:19782
投票

编号:63

名称:扶贫攻坚政治分院一直在行动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邓彪,是四川电大省直机关学院政治分院的一名计算机老师。自1996年以来,他用了25年的时间走遍了全省81所山区学校,个人捐赠电脑80余台,价值十余万元。筹募衣物约30万余件,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无数。邓老师亲自把捐赠物品送到大山深处贫困孩子们的手中,让山区的贫困村民感受到了温暖。   在邓彪的感召下,不少学生和社会人士也加入到了这个爱心队伍。邓老师说:“只要山区一天还未脱贫,我就会一直走在扶贫的道路上,尽自己的力量去帮扶山区”。

投票数:13975
投票

编号:64

名称:扶贫“格桑花”绽放在理塘高原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在天空之城理塘县,活跃着3名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是四川电大派驻理塘县的驻村扶贫干部。3名党员干部心系村民,把学校的帮扶项目一一落地落实,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直好评。自2017年年底四川电大被新增为理塘县定点帮扶单位以来,学校紧密结合理塘县需求实际,坚持以教育扶贫为根本,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组织实施了免费学历提升、屋顶革命工程、蔬菜大棚建设等帮扶项目10余个,聚焦精准、内增动力、深挖穷根,助力理塘县、芒康村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学校将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不摘”部署要求,继续推进定点帮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助推乡村振兴。

投票数:48320
投票

编号:65

名称:奉献不言苦 追求无止境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李瑜是四川电大高职学院(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的一名教师。在派驻道孚县格西村开展全脱产定点帮扶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李瑜同志心系藏区高原痴心不改,情牵困难群众无怨无悔。他扎根格西,坚持走村入户,掌握村情民意;坚持扶贫扶志扶智,课上讲政策、课后勤辅导,村风民风发生惊人转变。他乐于奉献,敢于牺牲。逢年过节送温暖、田间牧场帮劳作、引水牵电解民忧、推销产品帮致富。山洪来临,他冲锋在前;疫情爆发,他捐款捐物。老百姓是他的心头肉,他是群众的知心人。他积极协调对接,抓整村推进,拓宽思路、破题攻坚,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投票数:1035
投票

编号:66

名称: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2018年10月,对四川省电大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分校招生办公室主任汤杨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时刻。作为四川省第二批援彝干部人才,他远赴凉山州挂职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副站长。汤杨迅速接手工作,加强自身学习,掌握农房建设专业技术知识,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和角色的转换。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积极构建凉山州委州政府农房质量安全巡检工作机制,牵头制定《脱贫攻坚农房质量安全培训手册》,方便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以及深入农房建设一线的乡、村非专业技术人员提升政策把控能力及专业技术水平。在他的指导下,农房抗震构造措施到位,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票数:3202
投票

编号:67

名称:云端上的第一书记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刘宁,内江电大直属部06春法学本科学生,内江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2018年,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凉山州金阳县簸箕湾村,参加为期三年的脱贫攻坚任务。前第一书记不幸坠崖殉职后,刘宁主动请缨,担任村里的第一书记。2年多来,刘宁把簸箕湾村当成第二故乡,从乡间小道到田坎地头,从入户调研到专家论证,从因地制宜到发展产业,想法设法改变村里现状,使这个全国县重点贫困村逐步摘掉脱贫的帽子,受到当地群众和政府的一致好评。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46212
投票

编号:68

名称:“坚守初心、不负韶华”--俯身田间抓产业 融暖心间聚民心

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江涛同志,41岁,于2019年3月派驻重庆市潼南区古溪镇龙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江涛同志创建了“一条扁担两肩挑”的工作模式,通过以成功申报的重庆市人居环境整治“百村引领”工程为“扁担”, 借助当地生态文化资源,讲好村里的故事,成功打造出以“乡愁文化、农耕文化、村史文化和产业文化”为主的文创旅游资源,以此配合发展创建220亩水晶蜜桃树“产采销”一体的管理经营品牌模式,同时将教育部的智慧农业试点项目引入本村,带领贫困户积极发展反季节水果的智能栽植,壮大集体经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投票数:621
投票

编号:69

名称:让“穷亲戚”脱贫,我们在行动

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南川分校

简介:致力于让“穷亲戚”脱贫是南川分校党委的终极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建华带领脱贫攻坚责任人开展入户调查、摸底排查、政策宣讲等一系列活动,工会、各支部开展了脱贫攻坚工会志愿者活动、消费扶贫结穷亲、党员志愿者活动、慰问走访等活动,积极和当地政府和村居两委对接,为贫困户解决了生产生活、低保、饮用水、医疗救助、入户道路、教育扶贫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受到贫困户的一致好评和当地政府的肯定。

投票数:6793
投票

编号:70

名称:张基斌:一张作战图 铺就脱贫路

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本故事选自市委组织部选派到潼南区双江镇丁沟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张基斌同志的扶贫故事。故事以该同志从“教书人”转变为“扶贫人”,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建卡贫困户在村上哪个位置、如何找到他们为起点。带着这个问题,他每天叫上村支书、驻村工作队员,逐社逐户逐人逐项走访摸排,在历时半年、300余人次的走访后,用红色、绿色等不同图例,清楚直观地将全村建卡贫困户、低保户、特困户、河流、道路、花椒基地等绘制到脱贫攻坚精准作战图上,并带领群众发展花椒产业的事迹。

投票数:54457
投票

编号:71

名称:一个煮熟的鸡蛋

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城口县学习中心

简介:故事讲的是城口县教师进修学校专职副书记李明与被帮扶人红军村村民赵大文之间一个感人的真实细节: 李明书记自己身体非常不好,妻子也刚刚做了了手术。但是,他从没缺席对赵大文的帮助。赵大文记在心里,悄悄地存鸡蛋,想报答李书记。当李书记再次到来时,赵大文发现准备的30个鸡蛋少了一个,原来是妻子煮在了锅里。他将鸡蛋擦干净,一齐送给李书记。李书记收下了这29+1只鸡蛋,然后趁赵大文不注意,悄悄放了200元钱在赵大文的抽屉里。

投票数:449
投票

编号:72

名称:迎着太阳走

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秀山分校

简介:我叫付仲兵,是重庆市秀山县钟灵镇马路居委会党支部书记。2015年底,通过精准识别,居委会809户居民中还有建卡贫困户63户,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协调和服务能力,2018年秋季,我参加了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重庆分部)秀山学习中心,免费为乡村基层干部开设的特色课程学习,进一步开阔了思路,拓宽了视野,强化了责任担当意识。 家住岩上组的杨正国,是居委会一户典型的建卡贫困户,一家5口人,并非懒惰和“等靠要”,而是因残因学导致的贫困。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一方面抓好政策宣传,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为其落实了低保、教育、医疗等精准扶贫政策;另一方面我又为其协调了小额信贷,让他家发展养殖,增强其自主“造血”功能。 同期声:杨正国 (这头牛)我当时买着5000多(元),去年下了个牛崽崽,卖得4000多(元),今年11月份又要下了。 杨正国一家居住的原是三间老旧木房,雨天不遮雨,冬天不隔风。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我们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让其住房和饮水都有了安全保障。 同期声:杨正国妻子 伍银连 付书记,我虽然眼睛看不到,但我听得到,手摸得到、脚踩得到,(我家的)房子变宽了,地面硬化了,用水方便了,非常感谢你们。 今年7月,秀山县残联拟举办一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我得知这一信息后,首先告诉了杨正国,在我的鼓励下,他高兴地迈出了家门。培训回来,他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同期声:付仲兵与杨正国交流 付仲兵:国哥,这回去培训,学得些啥子东西? 杨正国:学的电工和银花管护。 付仲兵:好,就是要通过这个培训,我们学门技术。学门技术过后,做到身残志不残,学到技术过后,把自己生产搞好,把家庭搞好,要得不? 杨正国:要得,要得,好,谢谢书记! 时值暑假,除大女儿职高毕业在外实习外,杨正国的二女儿和小儿子都回到了家里。姐弟俩年龄虽小,也立志一定要好好读书来改变家境。从去年起,我们考虑到杨正国一家的具体情况,让他担任了居委会的保洁员,进而让他家又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回望几年来走过的扶贫路,有艰辛,有委屈,有欣慰,更有坚定。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一名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我一定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迎着太阳走,带领村民同步迈进全面小康。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786
投票

编号:73

名称:第725位村民—三联村驻村第一书记

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本片讲述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孙飞接过电大帮扶从江的“接力棒”离家近三年,到远离妻女的小山村里当第驻村一书记。这期间在学校的帮助下发展产业让三联村实现脱贫。三年来孙飞也用自己的行动去了解和熟悉村民,自己也从陌生到成为三联村的一份子的故事。

云南开放大学

投票数:118
投票

编号:74

名称:百善孝为先 扶贫敬老情

单位: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云南开放大学派驻楚雄州武定县狮山镇椅子甸村委会的全体队员按照上级党委安排,扎根一线,认真履职,全面投身脱贫攻坚战,椅子甸村委会已于2020年5月顺利脱贫摘帽。这个微视频记录了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关心帮助少数民族贫困老人的故事。他们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热心了解老人住房、日常饮食、看病吃药等情况,帮助老人理发,赠送爱心物资,向老人的子女宣传政策,鼓励他们继续履行好赡养老人的义务。

投票数:57
投票

编号:75

名称:记苗族支部书记的领富路

单位: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

投票数:93
投票

编号:76

名称:梁子头“金葵花”苗寨的变化

单位: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云南开放大学共向楚雄州武定县狮山镇的三个村委会派驻了10名工作队员,其中铺西村委会有2名女队员,她们克服了家庭、工作、生活的困难,为铺西村委会顺利脱贫出列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个微视频记录了铺西村委会在各级定点扶贫单位的帮扶下,建成“金葵花苗寨”,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跑步前进的故事。云南开放大学派驻的女队员和当地干部一起,牢记初心和使命,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投票数:8521
投票

编号:77

名称:认真履职 勇挑重担

单位: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吴会琼 1984 年 10月20日出生,女,汉族,2018级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学员,现任会泽县大井镇芦坪村委会监督委员会主任。 大井镇芦坪村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养植、和外出务工。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780户2558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4户658人。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村口巷道,都有吴会琼忙碌的身影。 “脱贫攻坚、扶贫帮困、产业发展、留住乡愁”是芦坪村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目标。吴会琼在工作中力求与贫困户做到感情上“融洽”,思想上“融通”,工作上“融入”,准确定位,找准位置,做到参政不乱政,到位不越权,做个会团结干事、顾全大局的明白人。 为了提升自己服务群众、引领群众的能力,2018年8月,在镇党委的选拔推荐下报名参加了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学历提升项目。通过学习,吴会琼的眼界更开阔了,产业发展的思路更清晰了,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综合研判下,先后引进会泽锦沃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宣泽食品公司、会泽硕茂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企业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形式,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山药、香料烟、辣椒、软籽石榴等作物,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带动贫困户增收,2020年,芦坪村如期摘帽,贫困户将顺利全部脱贫。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吴会琼的工作得到了镇党委、村总支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投票数:76
投票

编号:78

名称:温暖的希望

单位: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温暖的希望》微视频,用写实和讲解的方式描述了我亲历的一次怒江扶贫。通过聘请专家为栽种芒果树的贫困户解决掉果问题和制定新计划为非洲猪瘟及跌伤影响的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两个事例,改变了我对扶贫的看法,在扶贫政策下扶贫户内心发生了变化,反映出了扶贫工作人员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细致入微的工作精神。

投票数:59
投票

编号:79

名称:武定精准扶贫微电影《田大姐脱贫记》

单位: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

投票数:5682
投票

编号:80

名称:扎根农村.奉献青春

单位: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会泽教学点

简介:颜晶1991年1月1日出生,男,汉族,2017级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学员,现任会泽县娜姑镇发基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2016年初,高中毕业后一直在昆明务工的颜晶,抓住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机遇,毅然回到家乡。当年5月,当选村委会副主任。任职后,颜晶深感自身能力不足,特别是在指导和带领老百姓发展产业的时候,感到非常吃力,就在心里萌生了继续学习提升的愿望。2017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给他带来了机会,也改变了他的一生。通过不到两年的学习,让他综合能力素质有了大幅提升,在2019年4月当选发基卡村党总支书记,5月当选为发基卡村村委会主任,成为了娜姑镇最年轻的支书、主任“一肩挑”的村干部。任职以来,颜晶带领发基卡村紧紧围绕“山后靠搬,山前靠栽” 这一发展理念,2016-2020年,先后搬迁343户1258人到村内、集镇、县城集中安置。动员山前5个小组种植软籽石榴,目前发基卡村已有6家专业合作社,7家专业农场,种植大户23户,全村发展种植软质石榴面积5000余亩。发基卡村软籽石榴已远销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受到中央13台,人民日报,人民经济日报,云南日报,新华社云南分社,曲靖M, 会泽融媒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软籽植石榴已以成为发基卡村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颜晶也多次接受中央13台、人民日报、云南日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采访。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251
投票

编号:81

名称:“我的脱贫扶贫故事”电大助力我脱贫 我为扶贫献青春

单位:宁夏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1951
投票

编号:82

名称:驻托万艾日克村工作队助力脱贫攻坚

单位:新疆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芒辛镇托万艾日克村距英吉沙县城4.5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622户3100人,贫困户288户1402人,耕地面积312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亩,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8900元,2020年将整村出列。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给贫困群众带来满满的希望。新疆广播电视大学驻托万艾日克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投票数:4819
投票

编号:83

名称:驻喀拉巴什兰干村工作队助力脱贫攻坚

单位:新疆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芒辛镇喀拉巴什兰干村,是驰名全国的小刀村。距芒辛镇政府3公里,与县城交界。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共342户1558人,农业户籍302户1382人,其中村干部7名,党员36名,耕地面积762亩,林果面积594亩,人均耕地0.39亩,牲畜存栏数最高时1815头。10村是深度贫困村,村党总支带领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做到精准施策、精准扶贫,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投票数:1304
投票

编号:84

名称:驻亚吐格曼村工作队助力脱贫攻坚

单位:新疆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芒辛镇亚吐格曼村,是非贫困村也是英吉沙县唯一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村。全村共有256户10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73人(异地搬迁户共28户125人)。新疆广播电视大学驻亚吐格曼村工作队以学校为坚实后盾,在县委和镇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积极发挥村党总支、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与村两委、小队长、双联户长、党员和全体村民一道,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多措并举、统筹落实好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今年将如期完成剩余3户16人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户2户11人),实现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异地搬迁户,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对标“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扎实做好易地搬迁户就业帮扶“一户一策、一人一岗、一人一就业”工作,促进了村民脱贫致富,实现了村里有产业、村民能就业、收入有保障,实现了易地搬迁扶持一批的目标,该举措受到《新疆新闻联播》的关注与报道。请看详细报道。

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3
投票

编号:88

名称:访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

单位: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访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

投票数:10
投票

编号:87

名称:开放教育促乡村改型

单位: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开放教育促乡村改型

投票数:3
投票

编号:89

名称:因地制宜,群众走上致富路

单位: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第三师红旗农场五连是100%的维吾尔连队,土地盐碱化极为严重,农作物产值极低。“访惠聚”工作队一直在思索着如何改变当地群众的生产状况,带领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   连队群众有养牛的习惯,几乎家家养牛,但是养殖规模都不是很大。工作队宣传鼓励群众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数量。工作队帮助群众修缮老牛圈,翻新、扩大牛圈,截至目前,很多家庭都盖起了一砖到顶的新牛圈,连队养牛数量也从七、八百头猛增到一千五百多头,连队群众年纯收入增加三百万以上。   为了更好的发展养殖业,工作队还帮助连队搞起了养殖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的规模已有20多头牛,争取到下半年养殖数量达到五、六十头牛的规模。   麦麦提江想做养鸡场,饲养蛋鸡,找到了工作队。工作队大力支持,为其前前后后奔走办理各种手续,排除各种困难,现在养鸡场的土地已经划定,新建了道路,正在架设用电线路。不久这里将建成一座五千只蛋鸡的养殖场区。   为了发展庭院经济,工作队的同志们挨家挨户宣传,鼓励大家在自己的房前屋后多种植一些果树,群众们种植果树的热情很高,种植了杏树、桃树、梨树、无花果树、石榴树,还架起了葡萄架。夏天的农家小院,到处飘散着瓜果的香甜。为了更好地丰富庭院经济,工作队还购进一批鸡苗、蔬菜苗,以很低的价格发放给群众,群众的农家小院生机勃勃,不仅增加了收入,美化了庭院,还丰富了群众的饮食和营养。小小的庭院给群众的生活却带来了大变化。   第三师红旗农场五连“访惠聚”工作队通过积极的工作,一点点改变着五连群众的生活,群众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腰包也一天天鼓了起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群众的日子一定会红红火火。

武汉广播电视大学

投票数:171
投票

编号:85

名称:叮铃铃,老罗来了

单位:武汉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

投票数:119
投票

编号:86

名称:拾荒女的财富秘密

单位:武汉广播电视大学

简介:

返回顶部